•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财务管理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学术期刊中心
      • 信息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科研动态
    • 传媒扫描
  • 其他
    • 招聘启事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联系我们
  • 重大项目管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泥炭地碳库演变规律与稳定性维持机制
      • 黑土农田土壤健康的维持及调控机制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 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 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
      •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 哈尔滨-长春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 长白山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安全保障
      • 黑土地侵蚀退化功能重建机制与阻控技术
      • 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 东北沼泽湿地生境功能提升技术与应用
      • 黑土地农用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
      • 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障碍消减与适生盐碱作物栽培技术和示范
      •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风险评估及生态安全调控
      • 干旱半干旱区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旱作黑土地保育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东北黑土侵蚀退化数字化评价与智慧阻控
      • 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 东北黑土区典型除草剂高效消减与精准修复技术
    •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 中国沼泽湿地资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调查
      • 中国北方内陆盐碱地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 中国东部农区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 中国主要沼泽湿地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 中国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资源与健康状况调查
      • 中国主要天然林区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 专栏
    • 文献资源
    • 分析测试部
    • 学术期刊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科学数据银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社区
  • 专题
  • 快捷通道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姜明

        所长

      • 王宗明

        党委书记
        副所长

      • 项尚

        纪委书记

      • 李向楠

        副所长

      • 李禄军

        副所长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农业技术中心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办公室
      • 科研计划处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财务处
      • 条件保障处
      • 监督审计处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处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农业技术中心财务管理处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东北地理所现有各类职工500余人,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历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院级人才计划30余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0余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部委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科研成果
    • 概要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土壤关键过程与生态功能,研发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揭示了黑土退化特征和肥力调控机理,研发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侵蚀黑土综合防治技术、合作研发了“梨树模式”等黑土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中铁十四局集团到东北地理所开展专题调研
      • 第十届全国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科企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乐东县成功召开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小东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何伟利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
      • 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lliam R. Horwath教授来东北地理所访问交流
      • 姜明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及部长级峰会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Damià Barceló教授访问东北地理所
      • 姜明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科研机构
      • 俄罗斯联邦科学水稻中心一行到东北地理所开展合作交流
      • 中美土壤学会“快速进化中的黑土地科学”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童心探科学 筑梦新时代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系列科普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 【科学大院】2022年中国新补充10343个物种,其中最多的是……
      • 【科学大院】灌木“步步入侵”,草原“何去何从”
      • 【中科院之声】野火对于野草,是敌是友?
      • 【科学大院】亮如白昼的夜里,有些植物处境艰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科普图片/视频
      • 【哔哩哔哩直播2023中科院跨年演讲】邹文秀:“龙江模式”——保护黑土地 共筑大粮仓
      • 关义新-“用好养好”东北黑土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2019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2018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会议

      科学传播

      • 科普知识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财务管理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典型案例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发布时间:2025-10-17   |  【 大  中  小 】

  10月16日,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集中宣传推广了一批粮食节约减损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聚焦粮食生产源头关键环节,提质与减损一体谋划、同步推进,以良田提效、以良机减损、以良种赋能,增产减损两端发力,为端牢中国饭碗添劲赋能。

守护黑土粮仓

筑牢粮安根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作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专项牵头单位,他们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攻坚克难,推动建立7个万亩示范区、30余个千亩辐射基地。

  他们坚持保护与利用统筹、用地与养地结合,使示范区耕层厚度平均增加14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到0.5个百分点,实现粮食增产10%以上。

  他们揭示并构建了黑土地退化机理和恢复技术体系,打造出可复制、能落地的黑土保护利用典型经验,成为东北粮食主产区稳产高产、黑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坚实力量。

以农机装备现代化

保障源头节粮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扎根中国农机工业起源地,他们聚焦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升级需求,持续深耕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技术转化领域,研发新型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机,推动小麦、玉米籽粒机收损失率相比国家标准分别降低0.3和2.3个百分点。

  他们推出国内首个粮损机械测试验证平台,实现了粮损检测由人工向自动化的转变,让“看不见的损失”实现了更高效的量化。

  他们以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与粮损控制技术为突破,制定团体与地方标准,不断研发智能高端装备,为持续降低机收损失提供技术支撑,为减损插上数字之翼。

践行大食物观

向森林要粮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作为国家级科研长期试验基地,他们先后培育出9个国家级良种、12个省级良种,10余个高产稳产良种在我国油茶主产区落地生根,为践行大食物观厚植种源底气。

  他们以工厂化生产将种苗繁育成活率从10%提高到80%以上,茶油产量从每亩5公斤左右提高到30~50公斤,为百姓餐桌增添更多绿色营养的粮油产品。

  他们践行“向森林要粮油”理念,推动建立“油茶+林下经济”立体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重提升,助力国家粮油安全供给和亚热带地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赋能,认真呵护农户“小粮仓”、守住管好国家储备粮,推动“大国粮仓”储粮减损降耗。

减损提质增效益

科学储粮惠农家

铁岭市粮食科学研究所

  针对辽北农户传统“地趴粮”储存中易受潮霉变等重点问题,他们把种粮大户请进粮科所,将农户储粮中发现的“问题”变成科研攻关的“课题”,为农户增加更多“储好粮、卖好价”的底气。

  他们推出多层可调节粮食风干仓,四面斜开透气孔形成对流,配合仓顶防雨棚,通风挡雨两不误,能解决粮粒易受潮霉变的痛点,实现5到7天基本自然风干。

  他们聚焦农户科学储粮意识提升,通过上门指导,将“减损就是增产”理念、科学储粮技术送至农户家中,切实保障辽北地区粮食安全,助力农户增收。

强化科技支撑

耕好“无形粮田”

新疆佳麦乐客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

  面对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导致的粮堆易返潮、水分流失大等难点,他们锚定高标准粮仓要求,用全维度气密保温技术完成系统性改造,从仓顶到仓壁到粮面构建起复合隔热层,为粮仓穿上新“保温服”。

  他们将科技赋能深度融入新疆粮食储备实践,成立“红石榴”科技储粮创新工作室,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平房仓屋面喷淋降温系统”、“鼓膜保水通风技术”等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他们构建仓房性能提升、智能监测预警、绿色综合治理、高效作业升级、产学研协同“五位一体”的储粮体系,连续5年粮食宜存率保持100%、粮食综合损耗率控制在0.7%以内,为干旱地区粮食节约减损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节约减损 藏粮于技

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有限公司

  作为保障当地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他们建成一体成型、四面密闭的全球首座架空式粮食气膜仓,给粮食换了一件“高档羽绒服”,展现出我国在粮食储藏技术领域迈出的新步伐。

  他们聚焦粮食储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探索出以智能通风、氮气气调、智能控温、粮情测控等系统为一体的“智慧管粮”方案,推动西南地区高湿环境下储粮技术迭代升级,做到绿色储粮技术覆盖率达100%,粮食综合保管损耗率降至0.12%左右。

  他们贯彻落实“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践行以科技储粮推动节粮减损理念,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减损降耗的创新路径,以绿色优储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倡导适度加工、推进粮食加工减损降耗,创新智能装备、提升粮食综合利用率,以高效用粮新实践、机械装备新升级,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高效用粮

让加工减损成为增效引擎

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让小麦原粮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他们用全国领先的智能加工生产线,通过350多根粉管精准分离小麦原粉,让每一粒小麦的每一部分都发挥最大价值,全面满足中国餐桌的健康营养需要。

  他们采用低温研磨、仿日晒烘干等技术降低加工损耗,年节约面粉1.2万吨,通过设备维护、库存优化及全员培训,降低操作损耗90%,引入智能机器人减少搬运损耗,原料利用率达99%以上。

  他们通过“优质小麦定向供应”带动农民以优质促减损,利用仿日晒烘干技术破解面条断裂损耗难题,布设“智能搬运军团”与生产加工环节无缝对接,形成全过程减损示范模式,让加工减损成为企业增效引擎。

创新“中国智造”

保障食用油健康消费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解决部分国产装备产能低、能耗高、智能化不足等问题,他们作为国内粮油加工装备领先企业,自主研发出“E型浸出器”,能够把豆粕里的剩余油量降到0.5%以下,比一般装备增加了0.2个百分点,实现5000t/d以上大型油脂装备国产化。

  他们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为超过1200家粮油加工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和系统解决方案,用“中国智造”推动节约减损取得更大成效。

  他们突破技术壁垒,以“双零”、“双低”植物油脱臭系统,最大限度保留油脂风味和活性物质,推动食用油消费向“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发展。

  引导健康消费,让全谷物充实餐桌营养,传承节粮美德,以校园实践推动爱粮节粮习惯养成,让营养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新风尚。

发展全谷物产业

促进人民健康消费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攻克全麦粉保质期不到3个月的行业难题,他们实现关键技术多点突破,将全麦粉保质期延长到9个月以上,开发了全麦粉的高效粉碎技术,有效解决过去全麦制品口感不佳的行业难题,实现了“美味健康两不误”。

  他们参与制修订13项全谷物领域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创建国内首条稳态化全麦粉生产线,建成1条全谷物磨粉生产线,年产能6000吨,建成3条全谷物挂面数字化生产线,单线年产能达4.5万吨。

  他们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业转化”全链条发展体系,助力“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让180余款全谷物产品营养百姓餐桌。

建设节约型智慧食堂

提升“高效用粮”效能

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

  作为扬州大学服务师生饮食需求的核心保障单位,他们构建起“采购—生产—服务”一体化节约型智慧食堂体系,智慧餐厅光盘率近100%,点餐效率提升50%,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数智治理的效能提升。

  他们通过“精确供餐链”实现按需就餐减损,将“光盘行动”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吸引1.5万人次参与,全校食堂日均餐厨垃圾量下降30%。

  他们强化“高效用粮”理念、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同时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传递爱粮节粮理念提供了高校实践经验。

爱粮节粮 薪火传承

常州经开区遥观中心小学

  “节约一粒粮”是理念,更是行动。他们把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深入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根据年龄设置不同的实践课题,在校内农场组织学生参与麦田维护、收割,在校外实地考察粮仓、采访种粮大户,增进对“中国饭碗”的新认识。

  他们组织学生带着调查问卷走进餐厅,了解食物浪费的具体情况,收集对减少餐桌浪费的实际建议,送出一枚枚自制的“节粮宣传贴”,面向社区发起“爱粮节粮行动计划”。

  他们通过多个环节,让爱粮成为师生共识,让节粮美德在校园落地生根,让爱粮节粮成为共同约定。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