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业界同仁齐聚!“东生”“北生”系列大豆品种现场观摩培训活动成功举办
金秋九月,硕果初绽。9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迎来了一场大豆领域的盛会—“东生”“北生成功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黑龙江省及内蒙古各地的种子经销商、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代表及农业专家等500余人。大家围绕大豆新品种特性、行业发展新趋势及科学栽培技术展开深度交流。
活动现场,育种专家李艳华聚焦“东生”“北生”系列核心品种“东生16”“东生22”“北生9号”,重点对2025年最新审定的大粒高蛋白品种“北生23”及多个苗头品系的农艺性状、抗逆表现等进行专业讲解,用详实数据展现新品种的优良特性。参会人员零距离观摩大豆生长实况,俯身查看株型紧凑度、结荚数量与饱满度,亲手触摸茎秆感受抗倒伏能力,直观验证“东生”“北生”系列大豆品种的优势,在场人员频频点头称赞。其中,“北生23”凭借44.15%的高蛋白含量和19.06%的脂肪含量,约24.2克的百粒重,加之适配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的广泛适应性,精准契合了加工企业对高品质大豆原料的需求,成为现场关注度最高的明星品种,现场咨询合作的代表络绎不绝。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郝翔翔副站长也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科研布局、平台优势及近年来在寒区农业研究领域的成果转化成效,参会人员充分了解了海伦站在大豆育种与生态农业研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学科组刘长锴副研究员针对鲜食毛豆品种的口感风味,以及高异黄酮大豆品种的营养功能、市场应用潜力展开专题分享,为参会者打开了大豆品种多元化应用新视野。
此次活动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东生”“北生”系列大豆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不断培育更多优质大豆品种,为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提供坚实的品种支撑,助力我国大豆产业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附件下载: